安亭路位于徐汇区东北部,全长仅300米。北起永嘉路,南至建国西路,紧靠马路东面的是乌鲁木齐南路,而西面则是高安路。民国19年(1930年)左右筑路,名国富门路(Route
Kaufmann),曾改名亚田南路(Rue de
Adina)。民国32年改名安亭街。民国35年以上海安亭改名至今。安亭路沿线都为住宅,全段道路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
其实在法租界除了大名鼎鼎的湖南路、武康路、复兴中路等著名大马路之外,更有像安亭路、余庆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马路。他们安静、不张扬,即使周末也看不到游人如织的情景,街道上也很少看到拿着相机的游客。
老居民回忆:
安亭路71号,四层公寓,原来楼下一个大院子,靠墙有三棵参天大树,院子墙外就是81弄的房子。院子文革后被拦掉大半不知盖了什么东西。底层ground
floor原来是车库,楼层从二楼开始算first
floor,每层两户,六户人家每户有底层一间汽车间和地下室一间佣人间,每户厨房通后楼梯至地下室。文革汽车间改造门窗住人,两户资本家被扫地出门,其中一家房子被居委会占用至今。71号环境变得面目全非。
我喜欢逛这样的街道。很少商业设施让他们少了一些世俗的气息;很少游客让他们仿若我一个人的伊甸园;但是法租界该有的感觉她们一点也不缺少,街道上一样参天的大树、一样风格各异的老洋房、一样历史悠久的老弄堂。
与武康路那些深宅大院的高级公馆别墅相比,不同的是这里的弄堂你可以随便进出徜徉,这里老房子花园的铁门经常是开着的,这里的住户也更普通,更亲切。
安亭路就是这样一条幽静的小马路。她很短,短到基本可以一眼望到头,整条街几乎也没有商业设施。但就在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上,竟然有5处优秀历史建筑分别出自赉安、邬达克、李锦沛这些老上海建筑名家之手,这不能不说是上海的魅力之一。
每到深秋,当其他法租界道路千篇一律都是金黄色的梧桐落叶时,安亭路街道两边却是乌桕红叶变幻出红、黄、绿的缤纷色彩,把老洋房映衬的犹如童话中的世界,这个时节的安亭路最漂亮。
假如你从永嘉路过来,还没到安亭路路口,首先吸引你的是转角一排米黄色的西式洋房,犹如梦幻中的小屋。
她们沿街的立面连续而统一,形成亲切的街道空间:底层为红色清水砖墙,户间隔墙稍突出,砌有突起的水平线条;二层以及折线屋顶的山墙为浅色拉毛墙面,窗洞周围以及墙面转角处有不规则红色砖隅作为装饰。
这组位于安亭路、永嘉路转角处的联排住宅,建于1930年代,原来是盐业银行住宅,1940年起被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使用,现为居民住宅。原来这里曾经是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的所在地,从事金融行业20多年的我看了当然格外亲切啦。
继续往前漫步,一幢深褐色的大楼又让你绝对感觉来到了英国。因为这是一幢充满新古典主义特征,带着纯正英国乔治时期风格的老公寓:金司林公寓(现名安亭公寓),建筑师是我们中国人李锦沛。
金司林公寓建筑形体方正简洁,构图规整,深褐色面砖贴面,局部水平向的白色水泥饰带将立面分为竖向三段,带凹槽装饰。
金司林公寓统一矩形开窗,底层窗洞带仿石圆拱券,红色木窗,窗下有巴洛克式石刻垂花图案,上层窗带仿石平券,白色券心石,局部窗间有几何装饰图案,檐口和二层做连续水平向白色线脚,色彩对比强烈。整体风格稳重。
我们从安亭路路口的童话世界进入,偶遇古典英国,还来不及回味,悠然间我们又徜徉到了热情的西班牙。
眼前一座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别墅让我们无比兴奋。因为别墅转角处富有特色的八角形塔楼,让我们不知怎么有一种朱丽叶在楼上的窗前焦急等待罗密欧的感觉,那种忐忑的心情,不知为何我们也感同身受?
这里是安亭路46号安亭别墅的1号楼。这幢别墅建于1936年,建筑师还是著名的华人建筑师李锦沛。
李锦沛:1900年生于美国纽约。1920年毕业于普赖特学院建筑科。1921~1922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建筑。在美期间,就曾设计了纽约时报馆等大楼。1929年,李锦沛受孙中山葬事筹备委员会之聘,负责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等工程的设计工作。
安亭别墅对面可是大名鼎鼎的安亭路81弄。81弄为什么出名?
在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81弄的建筑几乎都榜上有名:
310104805190000379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 安亭路81弄10、11号花园住宅
民国
310104805190000376 安亭路81弄8号花园住宅 民国
310104805190000377 安亭路81弄7号花园住宅 民国
310104805190000378 安亭路81弄6号花园住宅 民国
310104805190000380 安亭路81弄5号花园住宅 民国
81弄还是赫赫有名的美商普益地产联手邬达克开发的住宅小区。
普益地产和邬达克在联手成功打造了新华路哥伦比亚住宅圈和外国弄堂之后,又开发了安亭路81弄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小区,所以你可以在81弄看到很多与新华路哥伦比亚圈的设计元素如出一辙的设计风格。
81弄2号、4号安第纳公寓,是邬达克亲自操刀设计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安第纳公寓是西班牙风格联立式花园住宅。住宅左右两个单元完全对称,围成三合院。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既然安亭路是法租界的主场,为什么没有法国设计师的作品?不要着急,还是让我带你去看看安亭路130号、132号,这对孪生姐妹吧。你看她们透着浓浓的法式优雅和情调,这当然就是法租界如日中天的设计师赉安的作品啦。
安亭路130号、132号建于1930年。结构为:三层砖木混凝土结构。糙面水泥砂浆墙面,窗间柱、烟囱等为清水红砖砌筑;南立面顶部设折线形屋面,檐下设半圆券窗和挑出曲线形阳台,山墙露木构架,有德国青年学派建筑特征。
怎么样?没想到短短的一条安亭路竟然可以写这么多内容。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喜欢法租界的理由。法国人对生活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法租界的规划和建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初法国人规划法租界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这么快租界就会被收回,所以法国人是真的按照他们心目中的法国标准来规划法租界的百年大计的。即使过去100年了,法租界还是上海最高尚的住宅区,没有之一。
安亭路这样一条只需花个10分钟,就可以走完的小马路,竟然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么多风格各异的大师之作、欣赏到如此不同韵味的老洋房。非常值得大家有空去走一走。
相关链接
上海爱心妈妈秦旭峰摄影作品义卖 两岸爱心人士参与
从一张老照片说起-你所不知道的邓丽君
九阴白骨爪、懒驴打滚 这些招式英文怎么说?
推荐文章
海上,曾扬起一抹微旭的季风……
霧峰林家與台灣史:記兒時飯桌上的故事
时代的伤痕--我记忆中的《芳华》
初见“泰”不同,行程“泰”匆匆--普吉岛一日行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