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當家裡的醋或醬油用盡時,爸爸就會把空瓶子和零錢給我,叫我去家附近的小店將空瓶打滿。隨著社會的發展,醋和醬油經工廠進行專業化生產和包裝在商店裡皆可買到。為眾人所熟知的就是聞名的鎮江陳醋了,從童年時代拿著空瓶子去小店打醋或醬油,到長大後聞悉了鎮江陳醋,我一直對鎮江這座城市充滿好奇感,想著未來某一天能夠去那兒看看。
---題記
選擇鎮江,不光是出於童年時代的好奇感,還渴望能夠尋覓一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來重溫歷史,感受歷史,體味歷史,以此溫暖自己的人文情懷。在二〇一九年深冬之際,我開啟了童年時代的夢想--鎮江之行。
元月十八日晚,我從上海火車站乘搭7068次復興號列車前往鎮江。坐在舒適的車廂內,閉目遐想,腦中就像播放映畫一樣就把與鎮江有關的名人、詩人和和詩詞從書中拈了出來,仿佛在溫習歷代詩人的京口情結,與他們一起對話京口。
京口是鎮江的古稱,最早名之為“宜”,是西元3,000年前周康王封給宜侯之領地,春秋時期稱“朱方”,後曾用谷陽、丹徒、京口、潤州等名稱。北宋建鎮江府,始稱鎮江。
鎮江最著名的景點是“三山一渡”“三山”指的是金山、焦山和北固山,“一渡”是指鎮江文脈的所在--西津渡古街。
次日(元月十九日)一早,我的第一站遊覽了北固山景區,下午參觀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故居和紀念館,傍晚遊覽了一眼看千年的西津古渡;第二天(元月二十日)的行程是焦山和金山。因此,我的《京口三弄》分為北固山篇、賽珍珠故居篇和金山傳奇篇。
元月二十日下午,在冬日溫和的陽光下,我遊覽了由清朝康熙皇帝親筆題寫匾額的“江天禪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著名的“金山寺”。金山寺佈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為禪宗之正宗,中國所有的寺廟山門都是坐南朝北,唯有鎮江的金山寺朝西,寓意為朝向西方極樂世界。寺內主要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創建以來,經歷代修葺,古跡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高臺、楞伽台(又名蘇經樓)、留雲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寺內藏有蘇東坡的玉帶、周鼎、金山圖和銅鼓,號稱“金山四寶。
其中的妙高臺引起了我的興趣。妙高臺又稱“曬經台”,是佛印法師在宋代開鑿岩石而建造的。妙高臺的瓦有黃、綠、紅、灰、黑五種顏色,與之對應的是金、木、水、火、土。黃色的琉璃瓦是皇家建築的標誌,是寺廟中最高級別的。除此之外,妙高臺歷來是中秋賞月的最佳去處。傳說蘇東坡著名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在妙高臺上有感而發的,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如今妙高臺邊的圍牆上,正勒有蘇軾的這首著名的《水調歌頭》。
在妙高臺,還有家喻戶曉的韓世忠夫人梁紅玉擂鼓戰金山退金兵的故事,真可謂千古流芳。金山原來在長江的江心,雖然山不是很高,但山勢卻很險峻,是長江的防禦要地。西元1130年,南宋名將韓世忠用4,000水兵把入侵的數萬金兵圍困在金山附近,他的夫人梁紅玉也在軍中幫助丈夫,她親自登上妙高臺,親擂戰鼓,鼓舞士氣,幫忙助陣。最後,打破金兀術完顏宗弼,梁紅玉可真是一代女中豪傑。
金山寺中另一個比較著名的景點就是七峰亭。當年正當岳飛抗金正在取得節節勝利之時,宋高宗趙構聽信了秦檜的讒言,連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飛回京。
岳飛途經鎮江,帶著隨員,舍舟登岸,上金山寺拜望友人金山方丈道悅。道悅方丈學識淵博,愛國心強,見多識廣,對許多事情常有驚人的預見性,但此人脾氣古怪,方丈室不住,卻在金山七峰山下搭了間草屋,盤腿打坐,修身養性。
他倆在禪房坐定時,道悅看嶽飛神色不對,就問道:“元帥這幾日可曾遇到意外之事?”嶽飛略一沉思,答道:“我昨日夜宿瓜州時,做一奇夢,醒後困惑不解,現在心中也還不安。”道悅請他說出來聽聽。岳飛便道:“昨晚夢見兩隻犬抱著而言,不知此夢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凶吉禍福。”道悅聽了心中一驚:兩犬當中加一“言”字,是一個“獄”字!道悅再三勸岳飛不要回去,但岳飛覺得天子之命,不可不從。道悅見狀,只好賦詩兩首,要岳飛謹慎,以防不測。這兩首詩曰:“將軍此去莫心焦,未審金牌氣怎消?謹防海上風波起,滾滾洪流起浪濤。”“風波亭下浪滔滔,千萬留心把舵牢。謹防同舟人意歹,將身推翻在波濤。”
岳飛回到京城臨安,果遭毒手,鋃鐺下獄。不久,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殺害在風波亭。臨刑前,嶽飛想到道悅所贈詩作,仰天長歎:“誨不聽道悅之言!”有人把此密告秦檜。秦檜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悅。
何立乘船登上金山寺時,道悅正在登臺說法,口中念道:“吾年四十九,是非終日有。不為自己身,只因多開口。何立自南來,不是佛力大,幾乎入人手。”說罷,便坐化圓寂了。
何立沒有抓到人,倒被道悅嚇了要死。回到臨安,又將情況向秦檜說了一遍,秦檜聽了也目瞪口呆。秦檜問何立道悅在何處,何立告知:“道悅住金山七峰嶺下。這七峰嶺定是金山風水寶地,這才使金山出了道悅這樣能未卜先知的高僧。”秦檜聽了。立即派人去金山將七峰削平,叫金山永世出不了高僧。
金山的七座山峰,雖被秦檜派人削平,但後人在原址上造了一座七峰閣。後來,七峰閣毀於大火,現在的“七峰亭”乃後人所建造。人們登臨七峰亭,油然想起民族英雄岳飛和金山道悅方丈之間的情誼。
說到與金山和金山寺有關的歷史或傳說,最著名的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白素貞和法海禪師鬥法水漫金山的《白蛇傳》的故事了!金山寺內有個法海洞。傳說法海確有其人,他所住的洞原被白蟒所盤踞,於是法海和白蟒鬥法,取得勝利,佔有了此洞。明朝人把這一神話故事和杭州西湖的神話相聯繫,形成了完整而優美的民間故事《白蛇傳》。許仙被囚和《水漫金山》故事的流傳,使金山寺名播四海。
但《白蛇傳》裡的法海和真實的法海不是同一人,法海大師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金山寺開山祖師唐靈坦初到金山時一片荒蕪,只得在山后的石洞坐禪。傳說那洞裡有一條白龍常吐毒氣,人觸之即死,但靈坦一到就借佛力將其收伏。這洞就是現在的白龍洞,內有一條石縫深不可測。第二代祖師唐釋法海(裴頭陀)到金山修行時也是寺破屋塌,剛到半山懸崖的石洞參撣,忽然腦後刮來腥風臭雨,只見一條桶粗的大蟒盤在那裡盯著法海,法海仍打坐不動,後來大蟒游入長江。消息傳開,來金山的人也多起來了,而那洞就叫法海洞。相傳,法海有一天在江邊挖土,竟然挖到了一批黃金,就將黃金獻于皇帝。敕命將黃金返回作修復寺宇之用,並賜名金山寺,由法海住持。
此外,寺內還有一九九二年重建的芙蓉樓。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而使芙蓉樓天下聞名,芙蓉樓因此而成為名勝。重建的芙蓉樓由前領導人江澤民所題寫。該建築由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組成,它們之間由曲折回廓相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案。(詩原文: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幾度夕陽紅,禪寺依舊在,金山寺之所以歷久不衰,並非因為其奇特的建築格局,而是因為它深厚的歷史積澱。一千多年來,它默默見證了多少朝代興亡,迎接過多少文人墨客,又冷眼看盡了多少世事,與所有歷史文化古跡一樣,金山寺“真正的寶藏”其實就蘊藏在其自身的歷史文化當中。我們要認真品味它的內涵,努力找尋它的歷史印跡,莫讓真實的歷史永遠沉寂、隨東而去的大江消逝。(完)
作者寫于二〇一九年一月三十日
相关链接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
镇江之行图辑
镇江梦溪园(携程网)
镇江简介(百度百科)
北固山简介(百度百科)
《纪梦游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镇江·京口三山】——北固山怀古
金山网(镇江门户网)
北固山:京口第一山
京口北固山怀古(豆瓣)
金山寺简介(携程网)
镇江一日游攻略(百度经验)
京口北固山怀古
【镇江·京口三山】——佛光耀金山
“古早味”—臺灣心跳聲(智慧城市网转载)
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