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童年時代,我有一本非常喜歡的書叫《365夜謎語》,書中好像有這麼一個謎語,謎面是“雙喜臨門(打一個中國城市名)”。想必有的人已經猜到了,謎底是“重慶”。說到重慶,你可能想到又麻又辣的重慶美食,還可能想到的是讚不絕口的夜景,還有穿梭在CBD的美女們,我們很難想像到唐朝詩人劉禹錫說過的“巴山楚水淒涼地”,如今的重慶可謂是滄海桑田,是全國甚至全世界人眼中必來打卡的網紅城市了。
--題記
說到重慶,不禁讓我想起生活在東北黑龍江我的朋友黃老師十九年前(西元2000年)參與BBC千禧年徵文活動獲獎前往英國在倫敦見到了曾作為重慶代言人的英籍華人女作家虹影,她就出生在重慶。
我喜歡這座城市重重疊疊的美,更喜歡這裡歷史厚重感的記憶,也享受到這座城裡的人對我這個初次到訪的遊客的友好和熱情。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三日上午,我從上海浦東國際空港乘搭航班第一次前往重慶,這是十年前我首次入川(成都)後第二次前往巴山渝水之地,當飛機徐徐下降重慶江北機場時,飛機兩側的舷窗玻璃上已或隱或現雨滴少許,讓我切身感受到了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卻話巴山夜雨時”。重慶氣候多雨、多霧,我在重慶的三天裡只有一天見到了太陽,不過,這影響不了我旅遊的興致。
在這短暫的三天時間裡,抵渝當日下午我遊覽了抗戰勝利紀功碑所在的解放碑商圈、江北區的觀音橋商圈;第二天逛了千年古鎮磁器口古鎮;第三天參觀紅色人文景點渣滓洞、白公館、四川外國語大學、紅岩魂陳列館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佛圖關輕軌站;第四天上午參觀了重慶飛虎隊陳列館、史迪威將軍舊居、重慶人民大禮堂、曾家岩周公館、重慶談判遺址桂園及凱旋路電梯。
重慶簡稱渝或巴,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
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民國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在其後的制憲國大中,以法律形式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永久陪都。同時,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
國民政府與中共在重慶進行了為期四十三天的和平談判,雙方簽署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稱《雙十協定》,史稱“重慶談判”。
本次重慶之旅,我要從最後一站重慶談判遺址“桂園”說起。
“桂園”位於重慶曾家岩中山四路65號,
毗鄰重慶求精中學,曾是原國民黨上將張治中公館。院中有兩株桂花樹,由張治中親手種下,並啟用父親"桂徽"名字,因而此地得名“桂園”。“桂園”也是國共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簽字的場所,也成為重要的歷史見證者。
“桂園”是免費參觀的,入口處可以支付押金租借語音講解設備,我租借了設備就開始邊聽邊看了。
“桂園”臨街是個二層小樓,灰色的牆體,石頭拱券的大門,大條石壘砌的牆基。配上高低起伏的黑瓦大屋頂,顯的別致而雅氣。
走進這個始建於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青磚小院,磚木二層小樓就映入眼簾。院中左側則是一塊咖啡色的木制牌,上面寫著“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主要活動一覽表”。
進門為走道及衣帽間,右側是客廳,廳後兩小間是秘書辦公室及洗手間,右側是餐廳,餐廳後面是廚房。樓上是臥室,同樓下房間對稱。樓後北邊的多間平房是傳達室,左側是汽車房。
由於各個房間是不允許進入參觀的,只能立門口看。會客室是國共談判和中共代表會客場所之一。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在此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餐廳是毛澤東、周恩來在此宴請各國駐華團體使爺和中外各界友好人士的場所。秘書辦公室是毛澤東秘書王炳南的辦公的地方。重慶談判期間,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亊組組長王炳南擔任毛澤東的秘書,負責毛澤東每天的活動排程,並負責向中外記者發佈談判的部分消息。
樓上的張治中將軍臥室是張治中原準備讓毛澤東在此休息,但毛澤東晚上從未在此住過。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除在“桂園”住過三個晚上外,其餘都是在紅岩村居住。二樓也是毛澤東、周恩來辦公、休息的地方。
張治中將軍是國民黨中與中國共產黨走得比較近的國民黨黨員之一,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人,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主義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時任第五軍軍長,在上海抵抗侵華日軍;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誤導致"11.13長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職,後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二處主任,1945初年張治中任國民黨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其間營救了被盛世才囚禁的一批共產黨員員回延安。後調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
張治中在抗戰期間受到蔣介石的認可和重用。抗戰勝利後,他堅持國共兩黨和平共處,1945年8月27日,張治中代表國民政府去延安迎接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並作為國民黨談判首席代表,為《重慶談判紀要》的簽署作出了貢獻。1949年4月,張再次作為國民政府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率國民政府代表團赴北京與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談判。當和平協定被國民黨拒絕後,張治中發表了《對時局的聲明》,宣佈脫離國民黨陣營,留在北京,投向人民陣營,因而被國民黨稱作叛徒。9月,致電陶峙岳將軍和新疆省包爾漢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治中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1969年4月6日病逝於北京。張治中一生為和平而奔走,被譽為“和平將軍”。
“桂園”原為屬於孔祥熙系統的關吉玉的產業,關吉玉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司長,後來擢任次長、部長。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國民政府內遷重慶後,陳誠租用“桂園”作為官邸。
民國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三八年),張治中自湖南省政府主席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一處主任(分管軍事),因為“桂園”距離侍從室近,乃和陳誠商議將桂園轉租給張治中,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毛澤東和蔣中正在重慶面談了六次。在國共雙方指定的代表周恩來、王若飛、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談判時,有時毛澤東也在場。多數接觸是在德安裡101號的蔣中正舊居舉行,但會外接觸多在桂園。
經過四十三天談判,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十日《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記要》(《雙十協定》)簽字儀式在桂園舉行。
桂園總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園內有中西式磚木結構樓房一幢,坐南朝北,一樓一底,高約11米,面闊約13米,進深約13米,占地面積273平方米。(完)
注:如果您想发表对本文的看法或感想,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