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當家裏的醋或醬油用盡時,爸爸就會把空瓶子和零錢給我,叫我去家附近的小店將空瓶打滿。隨著社會的發展,醋和醬油經工廠進行專業化生產和包裝在商店裏皆可買到。為眾人所熟知的就是聞名的鎮江陳醋了,從童年時代拿著空瓶子去小店打醋或醬油,到長大後聞悉了鎮江陳醋,我一直對鎮江這座城市充滿好奇感,想著未來某一天能夠去那兒看看。
--題記
選擇鎮江,不光是出於童年時代的好奇感,渴望能夠尋覓一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來重溫歷史,感受歷史,體味歷史,以此溫暖自己的人文情懷。在二〇一九年深冬之際,我開啟了童年時代的夢想--鎮江之行。
元月十八日晚,我從上海火車站乘搭7068次復興號列車前往鎮江。坐在舒適的車廂內,閉目遐想,腦中就像播放映畫一樣就把與鎮江有關的詩人和名人和詩詞從書中拈了出來,仿佛在溫習歷代詩人的京口情結,與他們一起對話京口。說到鎮江名人,值得一提的是王扶林,王老師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的電視劇《三國演義》和《紅樓夢》的導演,有著“中國第一導演”之稱。
京口是鎮江的古稱,最早名之為“宜”,是西元3,000年前周康王封給宜侯之領地,春秋時期稱“朱方”,後曾用穀陽、丹徒、京口、潤州等名稱。北宋建鎮江府,始稱鎮江。
鎮江最著名的景點是“三山一渡”“三山”指的是金山、焦山和北固山,“一渡”是指鎮江文脈的所在--西津渡古街。
次日(元月十九日)一早,我的第一站遊覽了北固山景區,下午參觀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故居和紀念館,傍晚遊覽了西津渡;第二天(元月二十日)的行程是焦山和金山。因此,我的《京口三弄》分為北固山篇、賽珍珠故居篇和白蛇傳奇金山篇。
京口,自古以來就容易發酵纏綿的詩情。
唐朝詩仙李白來過這裏。
他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遊歷吳越,站到“江之尾”的京口,不禁感慨萬端,“橫江西望阻西秦,楚水東流揚子津”(《橫江詞六首》,原句為“漢水東連揚子津”),那一條浩浩長江,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不過,在他看來,長江天險阻隔的不是他和“江之頭”的故鄉——蜀地的青蓮鄉,而是都城長安,“白浪如山哪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看似浪漫的詩句裏,蘊含著不盡的無奈與悲涼。
因為,在他的靈魂深處,鬱結著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憤懣,還有被遠遠地拋到政治漩渦之外的沉重歎息,這些情感填滿胸臆一觸即發,“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就是發自肺腑的感喟。
北宋宰相王安石來過這裏。
北宋時期的初春月夜,王安石《泊船瓜洲》(原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任思緒飛揚,在他看來,江南的京口與江北的瓜
洲渡口,僅有“一水”之隔,與百公里之外的鐘山,也不過“只隔數重山”而已,遙望臨川故里,竟不知歸期幾何,其與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的心境異曲同工。
於是,江南的皎皎明月和江上的縷縷煙霧,漸漸氤氳成絲絲鄉愁,在心頭彌漫,擴散,嫋嫋升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抒發的正是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無盡鄉愁,不然,詩人何以離鄉未遠,就叩問明月何時才能重返故鄉呢?更何況,這位“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已年過半百,因推行新法而被兩次罷相,對政治早已心灰意冷。不過,傷感歸傷感,這個“綠”字的推敲的確堪稱經典,它照亮了宋代詩壇,也照亮了中國詩歌。如今,我們的國家已經改革開放四十年了,邁入了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不知王宰相看到今天的場景作何感想呢?
我暗暗思忖,一個是盛唐詩人李白,人在千裏之外,靈魂所系不在故鄉,卻在皇都;一個是大宋宰相王安石,離鄉未久竟思鄉若渴。兩位詩人的情感看似不同,實則如出一轍。因為,在滔滔歷史長河中,任何一位士子,不管生逢盛世還是慘遭亂世,都會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的社會理想,他們,雙肩擔當著兼濟天下的歷史使命,內心,充盈著普度蒼生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哪怕他們的肩膀無比柔弱,哪怕他們的身軀無比羸弱。可是,一旦報國無門,就會失去所有的人生追求,寧願獨善其身回歸田園與菊為友,抑或浪跡天涯與雲相伴。
除了李白、王安石,在京口徘徊掙扎的還有“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王昌齡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不過,一想起京口,在我心頭揮之不去的還是宋代文人將軍抑或愛國詞人辛棄疾,還有,雄踞江濱的北固山。
因此我的京口之旅第一站就是北固山,急切地尋訪歷史的蹤跡。
花了三十元人民幣,買了門票,踏上了北固山。
路旁綠樹成蔭,踩著青磚一路逶迤而上,沒走多遠,“吳橫江將軍魯肅之墓”赫然跳入我們的視線。
魯肅墓坐落在幾十級石階之上,石砌穹頂墳墓,簡單肅穆,暗示墓主人的質樸和內斂。周圍樹木蔥蘢,異常清幽,臺階之上,雜草叢生,頑強而倔強,愈發增添了墓地的荒涼。墓地兩側的石欄,點綴著斑斑駁駁的青苔,透出歷史的滄桑。參天綠樹篩下星星點點的樹影,在風中跳躍,過了一會兒,風歇了,翩然起舞的倩影就被印在墓地背後的石壁上,仿佛在與落寞的英雄靜靜地私語。站在石臺之上,身後是沉寂的墓地,對面是喧鬧的公路,自己仿佛置身於歷史的時空隧道。
走下石階,重返青磚小路,順勢而上,十多分鐘後,來到了龍梗。
龍梗平且寬,兩旁的溝壑,被挺拔的大樹和濃密的灌木填得滿滿當當,迎著冬日寒風,繼續北上,經一座唐代鐵塔,看到右側磚牆鑲嵌著一塊條石,上面鐫刻著“天下第一江山”六個雄渾的大字,非常醒目。據說,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讚歎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故有此說。
拐向石刻對面的小路,果見甘露寺。
相傳,當年劉備夫人死後,周瑜想以孫權之妹孫尚香為餌,誘騙劉備到京口,趁機幽囚他以便奪回荊州,哪知諸葛亮將計就計,促使吳國太到甘露寺相親,結果弄假成真,上演了龍鳳呈祥的喜劇,這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出處。時隔千年,甘露寺內香火已不似從前,倒是栩栩如生的蠟像再現了劉備招親的場景。走出大殿,眼前仿佛還在上演“鐘鼓樂之”的喜慶盛典。
甘露寺北面就是有名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傳孫尚香獲悉劉備命歸白帝城之後,西望遙哭,在此祭夫君,祭江月,最後投江殉情。我一直困惑,不知是劉備意外收穫一個癡情女呢,還是孫尚香中計誤陷情網呢?
我一遍一遍地閱讀著北固山,在北固山苦苦尋覓著歷史:當年孫劉逞強賽馬的溜馬澗還在,只是聽不到兩匹戰馬響徹山谷的嘶鳴;試劍石還在,只是聽不到當年孫劉拔劍劈石發出的心照不宣的誓言;宋人的神鴉社鼓蕩然無存,只能從《宋史》和稼軒詞中找到些許痕跡。北魏拓跋氏一路南侵的鐵蹄,早已被歷史的滾滾煙塵湮沒,佛狸祠了無蹤跡,祠堂的香火更是無從尋覓。
倚著北固亭北面的垛口,極目遠眺,往日的“滿眼風光北固樓”,一望無際的長江也因今日霧霾天而無法盡收眼底。而三國的戰旗,金人的戰火,宋人的烽煙早已全部歸還給了歷史,辛棄疾無路請纓的憂憤,文天祥“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堅韌,也統統歸還給了歷史,天下歸於沉寂,真所謂:“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揚子江很平靜,平靜得讓人難以想像,江中沒有浪花,江上不見帆船,只有岸邊的水草,在深冬的寒風中,搖曳成滿腔的孤獨,似乎在訴說著沉重的往昔。
我靜靜地回味著塵封的歷史——群雄逐鹿的三國,狼煙遍地的南北朝,滿目瘡痍的南宋,還有無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英雄豪傑。
悠悠長江水,無數英雄淚,無數美人淚……
真不知何人來慰千古美人,何人來搵英雄淚。(完)
作者寫於二〇一九年一月二十二日晚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镇江之行图辑
▲镇江梦溪园(携程网)
▲镇江简介(百度百科)
▲北固山简介(百度百科)
▲《纪梦游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镇江·京口三山】——北固山怀古
▲金山网(镇江门户网)
▲北固山:京口第一山
▲京口北固山怀古(豆瓣)
▲金山寺简介(携程网)
▲镇江一日游攻略(百度经验)
▲京口北固山怀古
▲【镇江·京口三山】——佛光耀金山
▲“古早味”—臺灣心跳聲(智慧城市网转载)
推荐阅读
▲常泰文化之旅之泰州梅园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曾园·赵园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图书馆书缘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台湾桃园大溪经国纪念馆参观记
▲台湾眷村的前世今生--马祖新村眷村文创园区参观记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度尼西亚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