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冬冬看世界|精彩乐无穷|品味人生录|网络中间站|站点超链接|留言评论|Patreon会员频道|爱发电会员频道|

致敬“最可爱的人”

作者:Winter 更新时间:2023-04-12

上周五下午,我休假半天前往了位于浦东新区祝桥镇江镇路100号的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参观。除了浦东的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外,在奉贤区奉城镇永福园内,也有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今年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参观这类红色人文景点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今天(4月21日)阳光明媚,是一个踏青郊游的好日子。我休年假一天,乘坐地铁换乘公交三个多小时来到了奉贤永福园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回顾那段峥嵘岁月,致敬“最可爱的人”。

“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开启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在来此处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获悉永福园的创始人徐渭岳先生是奉贤本地人,在经营过程中,他发现有很多来自奉贤、浦东南汇地区的志愿军战士安葬于此,也一直有志愿军老兵及遗属前来购买墓地。他了解到,在抗美援朝期间,上海籍的志愿军战士中,有百分之六十来自南汇、奉贤地区。徐渭岳年轻时想当兵但未能如愿,一直有着“军人情结”,他被这些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于是投入巨资,在永福园中建起这座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同浦东祝桥的上海志愿军文献馆一样,那个馆则是由著名红色收藏家、上海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吕焕皋出资建造。

从2012年建馆至今,十多年里,纪念馆收到了来自志愿军老战士及其家属的各类捐赠。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按照抗美援朝老战士们和老将军的建议,永福园决定在原纪念馆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丰富展示内容,重新布展,将更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对外展出。2020年10月24日,纪念馆新馆正式开放,不仅面积更大,藏品更多,史料也更丰富了,而且为了照顾年纪大的志愿军老兵及其遗属,纪念馆将两层楼改成了一层,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参观路线,让每个前来参观的观众都能更好地体会到那段岁月的珍贵意义。

如今,纪念馆内珍藏着1800多件革命文物,精选500余张珍贵的照片,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让参观者“走入”70多年前朝鲜战场的硝烟中。

纪念馆的展品中,便有一双石膏脚模与长津湖战场这段历史息息相关。这双脚模由志愿军战士梁皓东的遗孀捐赠,工作人员介绍,在长津湖战场,他和许多战友因严寒和饥饿,被冻坏了双脚。回国后,冻坏双脚的战士们想要行走,就需要穿着特制的矫形皮鞋,这些脚模就是制作矫形皮鞋用的。几十年过去了,这双脚模已经粗粝不堪,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值得每个人铭记。

馆内的展品众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红旗上,满满都是老兵们或者他们的遗属的签名;“奉贤英雄儿女”由黑色的花岗岩石板组成,上面刻着的,是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的225位奉贤籍烈士的名字;还有军大衣、水壶、笔记、日记、作战纪要以及数不清的勋章、奖章……

而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幅油画作品,记载了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当年的真实经历。1952年,年仅20岁的志愿军飞行员韩德彩驾驶米格-15战斗机,将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哈罗德·费席尔击落,成为中国人民空军史上的一段传奇。1997年费席尔随美国飞虎队旅行团来华访问,几十年前的对手,相逢一笑泯恩仇。此后,费席尔曾多次看望韩德彩,并请人将这一经历绘成一幅油画,赠予韩德彩将军。纪念馆筹备时,韩德彩将军将这幅极具历史意义的画作交由纪念馆保管。

除了上述的这些展品,还有彭德怀、巴金、魏巍、杨朔等志愿军高级将帅、著名作家、战地记者发表出版的回忆录和战地报道等珍贵资料也在馆中展出。

上周五参观了浦东祝桥的上海志愿军文献馆之后,我写了一篇题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参观记》, 在文末我写道:“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使这座鲜为人知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文献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变成一个“网红”景点,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和学习。”我也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能让他们前来奉贤永福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瞻仰烈士,增强爱国热情。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奉贤的土地上,众多志愿军英雄长眠于此,这座纪念馆,成为展示那段岁月的窗口。(完)

作者写于2021年4月21日,修改于2023年4月11日晚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姓名:

  Email:

  主题:

  留言: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上海抗疫之九:等待花开
上海抗疫之八:今夕是何年
上海抗疫之七:敢问路在何方
上海抗疫之六:再战明天
上海抗疫之五:并肩同行
上海抗疫之四:人间大爱
上海抗疫之三:决战上海滩天地有情
上海抗疫之二:从“足不出沪”到“足不出户”
上海抗疫之一:创造晴天
常泰文化之旅之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图书馆书缘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Copyrights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