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去年一月鎮江之旅後,同樣是在冬季,今年一月十四日上午我搭乘G7006次和諧號動車前往譽為“太湖明珠”的江蘇無錫開啟了一日遊。
無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位於江蘇省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長江,南濱太湖,京杭大運河從無錫穿過,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

遊覽完第一站榮氏梅園,我馬不停地趕往下一個景點—東林書院。說起東林書院,不禁是我回想起初中語文課中的一篇課文,以及文中那副由顧憲成所撰寫的有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鄧拓(又名馬南邨)的一篇雜文《事事關心》,是我中學裡印象極深的一篇課文。早就知道東林書院和這幅耳熟能詳的對聯,這次終於可以親眼目睹了。
二〇一七年,我曾遊覽過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想必古代的書院應該是大同小異吧!不過東林書院以顧憲成的對聯而聞名。東林書院又稱“龜山書院”,是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西元1111年),是當時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號龜山)長期講學的地方。

明朝萬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東林學者顧憲成、高攀龍等人重修東林書院在此聚眾講學,他們所宣導的讀書、講學、愛國精神得到全國學者普遍回應,一時之間聲名大著;東林書院也成為了當時全國人文薈萃之地以及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有著“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之讚譽。由顧憲成所撰寫的名聯更是家喻戶曉,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知識份子。
走進書院,庭院正中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匾額上書“東林遺蹤”,牌坊背面匾額上書“梁津學後”。看了石牌坊旁邊的文字板說明得知,我該石牌坊始建于明朝萬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為書院標誌與象徵。明朝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閹黨毀書院,石坊同時被毀。清朝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恢復石坊,匾額上題“東林舊跡”,梁津後學”字樣。此坊為三間四柱五樓構架,通高7.24米。石坊雕飾圖案精美,通體設計合理,結構嚴謹,堪稱為石構建築珍品。

東林書院舊跡雖為清朝複建,迄今仍保存有東林精舍、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三公祠、來複齋、尋樂處、心鑒齋、小辨齋、再得草廬、時雨齋、道南祠等主要建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對聯懸掛在依庸堂內,當年東林黨人在講學之余,評議朝政,抨擊閹黨,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抒發了志士仁人的遠大抱負。
麗澤堂是東林書院的主要講學之地,始建于明朝萬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堂名是由東林領袖顧憲成親自擬取,連接意、澤、水。兩澤相麗,萬物滋益,喻意是讓我們相互講學切磋交流,做到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顧憲成指出,學問須大家商量,須用大家幫扶,方可得手;並要求學人,並膽同心,細細參求,細細理會,未知的要與剖明,已知的要與印證,未能的要與體驗,已能的要與保持。始終強調“實學”、“實用”、“實益”的務實學風。堂內正上方匾額寫有麗澤堂,下方兩側對聯是:“百年舊德讀書尚友,四海名賢氣節文章。”

隨後我參觀了燕居廟,始建于明朝萬曆三十八年(西元1610年)。廟中設幾案,奉木主,為祀至聖先師孔子專祠。燕居取自《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即“宴居”,閒居之意。書院為社會私家講學之所,它有別於府縣學宮孔子的“大成殿”,故取“燕居”名祠。大殿東西兩側分別設典籍室、祭器室,是專門貯藏書院經籍圖書及祭器樂器之所。

穿過九曲長廊,來到道南祠。該祠始建于明朝萬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為祀書院創始人宋代楊時及其弟子門人專祠。因楊時南歸故里時,其師程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故取“道南”名祠。意將道學傳之南方。該祠當年用官資建造,系無錫地方鄉賢祠之一。明天啟年間閹黨毀書院,道南祠獲存。計有大門、前堂、享堂等。道南祠內祀宋代楊時及明清東林學者等約八十餘人,均經官府批准入祠。是標榜前賢、激勵後學的重要場所。東林開講事,各地官員、學者人等均入祠中,拜謁先賢。

不知不覺地走著來到了八角的正心亭。亭內掛著歷年來無錫科舉考試中中榜的匾額,有“五狀元”、“六科三解元”、“一榜九進士”等,因此這極富中國古典風格的正心亭又叫“狀元亭”。看到這個八角的“狀元亭”,使我聯想起二〇一八年六月我在臺灣桃園市遊覽時,馬祖新村眷村舊址內的橘黃色的“八角亭”,此亭名為“悅心亭”,於民國七十六年(西元一九八七年)將原來木造的涼亭進行整修為水泥製造之涼亭,舉頭仰望亭頂,天花板上是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八仙過海”的圖騰。生活在眷村內的小孩兒們問到爺爺奶奶們為什麼是八仙過海的時候,大家都只笑著說:“因為亭子八個角嘛!”。但其中或許也意味著自己如同八仙過海一般漂洋過海來到臺灣的經歷。想必這些挑燈苦讀的莘莘學子們也有著“八仙過海”類似的本領和才能吧,否則他們怎麼能在高難度的科舉考試中中榜呢!

 
走出東林書院,看到書院對面正是無錫市教育考試院,不知道無錫市是有意而為之將教育考試辦公場所設在這裡還是……?想想東林黨人以天下為己任,為官清廉,不畏強暴,銳意圖新,現在的社會不正是需要這些品質嗎?(完)

作者写于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午上海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无锡荣氏梅园赏梅记
▲访无锡钱钟书故居
站长原创作品推荐
▲无锡荣氏梅园赏梅记
▲访无锡钱钟书故居
▲《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京口三弄》之金山传奇篇
▲常泰文化之旅常熟图书馆书缘篇
▲常泰文化之旅泰州望海楼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曾园·赵园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翁同龢纪念馆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梁祝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天一阁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中城往事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台湾桃园大溪经国纪念馆参观记
▲台湾眷村的前世今生--马祖新村眷村文创园区参观记
▲小城故事--万缕千丝的历史裂痕与友谊
推荐阅读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度尼西亚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